国庆中秋市场探访:乡村旅游依然蓬勃 魅力地域
- 编辑:admin -国庆中秋市场探访:乡村旅游依然蓬勃 魅力地域
原标题:乡村旅游持续繁荣,迷人乡村充满活力(国庆中秋假期市场探访)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和文化旅游活动新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医疗健康、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速度和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 乡村游人如织,乡村充满活力,体现了整个乡村振兴的能量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十四五”以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强劲增长。去年国内农业收入文化休闲业务规模达到约9000亿元。 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启乡村产业发展新可能 竹垣小屋风景优美。从北方的农家到江南的水城,从山川漂流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阔的田野寄托着游客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从需求角度看,“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遥不可及的。小城镇没有小众市场,乡村更令人兴奋。 湖北省秭归县是三峡人的故乡、屈原故里,吸引了大量游客。 60多位身着考究西装的演员,随着鼓点的节奏唱着哼着、走着。屈原等历史人物仿佛是从诗卷中走出来的。国庆中秋假期,秭归九歌巷早早轮流热闹起来音乐快闪、民间杂技团等表演。 “九歌巷以屈原九歌为文化背景,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秭归三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张海燕介绍,九歌巷与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屈原故里文旅区联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线路。 江西省铜鼓县平塔村,树枝上挂满了黄色的柿子,田野里稻浪翻滚。 “今年,村里新建了稻田学习区、水稻收割园和桃子。10月1日至7日,有超过28000名游客参观了我们。”这几天,平田村党支部书记张继辉一直忙着引导游客。 铜鼓县县长熊晓亮表示:“新需求带来新机遇。” “从某些产业、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出发,“我州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促进交通、餐饮、住宿设施发展。”10月1日至7日,铜鼓县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从抢着报名到体验乡村慢生活,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成为游客新的渴望。美团旅游数据显示,国庆假期、中秋假期杜州旅游消费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从供给角度看,农村不再只是农业生产的场所。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业态。 沙漠一望无际,夜空中繁星闪烁。我们吃了一顿旅游餐l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关年房村“沙漠村”。来自北京的游客苏悦说:“这个地方靠近库布齐沙漠,一家人可以在沙漠里露营,晚上看星空。” “已有100多家民宿被预订。”村民马强经营着三间民宿。 10月1日至7日,冠年房村民宿迎来8000余名游客。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产生“合力”。 “十四五”期间,日本新增597个国内乡村旅游优先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今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35%。乡村旅游全面振兴,生态优美、产业繁荣、人民富裕。 简约与时尚融合,创新消费新体验、新场景 它“很简单,很时尚”,包含了当地文化的延续和再生,也包含了乡村旅游的魅力和潜力。 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元素相互融合,古村落、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呈现出新的活力。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古镇位于运河之畔,古朴典雅。青石路悠长,蜿蜒。 “我们一家人想充分体验这里的传统文化,所以提前就计划好了。”带着孩子做包包的杭州游客王俊良说。 “我市加强传统特色保护,引进非遗市场、民族音乐会、游学等项目,不断提升古都的时尚感和魅力。”濮院市委书记罗国梁说。市委。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培源时尚古镇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增长70%以上。 去陕北看扬子、去贵州听东方歌曲……日益增加的“文化色彩”背后,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探索。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确定为保护对象。全国建成非遗工坊1.29万个,为相关行业创造就业和收入超过120万人。 通过链接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乡村品牌”、“乡村品牌”将创新各类消费场景。 “乡村歌”系列活动在贵州省织金县启动。乡村歌手三小时与朋友联系歌曲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表演和参加节日。全国佛之夜示范活动暨展示会·波图四季村(秋季)在福建省南安市滨海镇拉开帷幕。国庆假期、中秋节期间,音乐会、广场舞比赛、非遗演出等场场爆满。乡村歌曲、乡村晚会、乡村超市、乡村BA等,在全国都很受欢迎。目前,全国群众自主组织的文化艺术团体已达47万多个。 乡村文化的振兴将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丰富农民的口袋和大脑。 2025湖北乡村创意生活季已拉开帷幕,农产品展示、乡村美食品尝、农业文化体验等应有尽有。国庆文化旅游消费月期间,各各地将举办2.9万余场文化旅游活动,以观剧、中秋聚会、文化体验等为主,发放消费补贴4.8亿元以上,加强文化旅游与餐饮、住宿、零售、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互促。 城市和地区双向发展,区域全面振兴新举措不断涌现,激活动力。 游客们走过田野,农民们敞开大门欢迎游客。城乡一体化开启文化旅游发展新天地,释放巨大潜力。 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爆得益于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秋天的风景已成为太行人家中的一道风景。 “观看起来很舒服白天看演出,晚上看夜景。”在河北歙县大和村“里山沟宾馆”观景台上,来自北京的游客徐志扬用手机与朋友分享景色。 “从太行山高速王金庄收费站出来只需10分钟,新能源车还可以在停车场充电,来这里非常方便。”许志扬说道。 “村里安装了旅游厕所、充电站、路灯等基础设施,游客愿意来住。”大洼村党支部书记张菊元说。今年以来,大和村发挥太行石村特色,已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 镜头指向玉蒙山区。 “我们住在老房子里,住在风景区,躲在山林里,但当游客来到我们这里时,他们可以看到远处的绿色植物。窗外。”山东省临朐县上寺院村一家宾馆的经理张恒说,国庆节和中秋节前一周,这里的房间通常都爆满。 上思源村位于宜山风景区。过去来此旅游的游客经常“过夜”。 “我们鼓励村民改造完善农场,发展特色宾馆、农家乐,实现风景进村、与村共升的目标。”村党支部书记张传良说。 如果从乡村旅游的角度看和美乡村,“十四五”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覆盖村庄、延伸到千家万户。农村公路总行驶里程突破464万公里,行政区域5G接入率乡村超过90%。良好的环境带来良好的视野。 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在河北省武安市火燧镇李家庄村的山里集、山阳市场,游客购买山产品或品尝美食。一定要尝尝新鲜出炉的小米麻糬。穿着蓝色印花布工作服的村民郭艳琴热切地招揽顾客。 “我们一天卖出100多个包。” 这是武安市打造的乡村文化旅游新场景。山里集/山友市场项目解决就业近100人。 “企业+团体+村民+商户”的经营模式,在发展中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节日客流量。 “你可以看到山,可以看到水,可以想家。”区域旅游动力不断增强,区域全面振兴新动能正在形成充满活力。乡村呈现出工业繁荣、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