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秋粮收获率超过85%,主产区冬小麦播种进度

人民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东)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业形势报告,全国秋粮丰收已超过85%。分地区看,90%以上秋粮在东北主产区收获。西北地区几乎占90%。 85%产于西南和黄淮海。几乎80%的农作物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获的。随着秋粮丰收,主产区冬小麦播种加快,进度达15%。秋收工作进展顺利。黑龙江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当地短期雨雪天气不利影响,科学有序规划推进秋收。目前,秋收工作已基本完成。据农业部情况局介绍,截至10月27日,农作物已收获23235.1万亩,占收成的99.2%。除了一些玉米田被冻住外,所有农作物都已收割。大豆、水稻收获比去年提前3至5天,玉米大面积提前3天收获。秋季种子品质优良。河南省自9月以来阴雨天气持续,给秋粮及时收割、及时整地、小麦播种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局制定发布了《抗湿小麦晚播技术指南》,对科学选种、优化品种布局、加强管理、播种时间等提供了指导。目前,已清理、整理和种植冬小麦的土地超过8900万英亩。秋小麦规划播种面积安徽省4344.4万亩,已播种244.31万亩,进度5.62%。油菜规划面积746.56万公顷,已播种659.97万公顷,进度88.40%。在山东省,一线工作组指导多个地方政府加快“三秋”应急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全州深耕土地约3000万亩,秸秆还田,种植冬小麦超过110万亩。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年谷物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一、播种谷物水分是否充足,关系到来年夏季的粮食产量。为确保明年粮食生产开门红,农业农村部近日宣布,启动为期60天的秋防汛强苗攻坚行动。从 n至冬至,通过分区挂图、准确分类、时间分配、有序推进等措施,加强防湿植、晚植、冬前田间管理等措施。加强防湿播、晚播和冬前田间管理等措施。农业农村部将确认小麦播种面积,全力抓好入冬前管理,力争培育出能安全越冬的壮苗。日本气象厅预测,未来10天内,北部冬小麦带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将低于10毫米,这有助于改善排水和水分散。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北方冬麦区0~2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充分湿润地区比例预计提高到50.06%,过度湿润地区比例提高到50.06%。面积下降至34.11%,淹没面积比例下降至15.83%。 “目前,已派出7个科技工作组和小组,深入冬小麦主产省份、黄淮海、海南等地,做好指导,推动关键政策、措施和技术落实,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努力夯实明年夏粮生产基地。”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