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青年校园让无知的学生变成蝴蝶
- 编辑:admin -建材行业青年校园让无知的学生变成蝴蝶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金吉 通讯员 高成 倪秀林
从一个初入校园的无知学生,到初露锋芒的年轻制造商,湖北省国土资源职业学校学生徐浩然深耕建材领域、用创新助力行业进步的成长故事,成为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动缩影。
近日,徐浩然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破茧成蝶的“秘密”。
创业的真正目的:从专业知识到行业探索
刚进入大学时,于浩然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工程成本一无所知。他不明白自己的专业的意义,也不明白在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衰退中,他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无独有偶,在专业学习期间,他深刻认识到了行业发展的逆境。并在建筑材料行业开始了他的商业活动。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传统建材行业绿色智能转型的市场空白。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对新型建材的需求,他提出了“用我们的经验为行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这个初心不仅源于对专业的热爱,更源于我们青年学子以创新实践助力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校园沃土: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的成长摇篮
没有土壤、没有肥沃的校园,创业梦想就无法生根发芽。于浩然将专业课程和实践探索深深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中。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的系统研究,为工程造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或者了解这个行业。担任校青联支部组织主任的经历磨练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学生研究中的‘研究-规划-设计-实施要求’的闭环理念后来被直接运用到商业项目的团队管理中。”他表示,校园提供的学术竞赛、创新创业大会等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了真实的商业体验。他坦言,自己能够提炼自己的思路,逐步摸索出“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的工作方式。当你从“学习者”转变为“企业家”时,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作为学生一起工作的经验将支持你的核心能力。
破茧出路:从问题应对到模式创新的务实跨越
创业并不总是那么容易。起初,团队面临挑战该行业的共同问题包括市场连通性差和缺乏创新。于浩然从行业问题出发,带领团队探索“需求研究-资源整合-模型优化”的解决路径。也就是说,我们走访建材市场了解一线需求,依靠大学导师的资源攻克技术难题,最终形成差异化的建材服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借助学生工作中“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经验,团队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高效协同。从最初的小规模试点到逐步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于浩然的创业项目在实践中不断重复,展现了这家年轻制造商的韧性和韧性。并在挑战面前创新。
于浩然生产冷冻涂料
协作赋权:加速大学招生和政策发展
通过政治支持和大学赋能的双重助力,创业加速。在校期间,学校给予了于浩然全力支持,为他提供了商务培训、导师“一对一培训”等资源。学校的创新创业支持计划让该项目迅速完成了从“想法”到“实施”的转变。该项目成功入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并获得政策资助和市场耦合支持。学校精准的政治支持和平台支持,为他的创业项目注入了强劲的助力。
2024年6月,“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晶竹创始人”湖北省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办公室.夏令营人才集结全体成员赴浙江大学交流学习。于浩然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年级大学生企业家代表受邀出席本次活动。当时,他刚读完大学一年级。他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回到家乡“享受”暑假。相反,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有才华的年轻创客一起举办了训练营,讨论行业趋势。
浙江大学交换生担任企业代表
“这次互动让我们超越了地域限制,了解了建材行业绿色化、智能化的更广阔前景。”他回忆道。
价值观蓬勃发展:年轻人响应从个人成长到社会责任的一切
如今,于浩然的商业项目已在建筑界小有名气。您的智能科尔e Cities团队深入建设项目第一线,对20余家建筑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详尽调查。它摒弃了传统砌块保温隔音性能差、抗压强度低等固有缺点,转而注重墙体材料的创新。他们汇聚行业专家,借鉴多项国家和机构级科研项目,共同驱动新材料研发进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成功研发出生物基自保温节能夹芯砌块。这一创新成果带动了墙体材料领域的重大进步。
前往项目现场考察
2025年,于浩然带领团队在“中国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省第一名,副省长湖北省省长亲自颁奖。获得这个奖项,让于浩然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目前,该项目聚焦建材行业绿色转型需求,相关成果逐步应用于现实场景,为年轻人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于浩然从进步的中共党员到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再到年轻的创新型制造商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整体发展”的深刻内涵。 “我将继续保持党员标准,在建材领域更加深入地钻研,用自己的经历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用自己的商业实践诠释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一位年轻的建材制造商站在新起点上的工业,写下了他为新时代青年提供答案的努力。